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返回首页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河源网
[字体大小: ] [打印] [关闭窗口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主题活动
什么是志愿者?
时间:2022-12-16 15:39:00

  什么是志愿者?

  联合国定义:“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且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

  我国的定义: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用爱心服务活动的人。  

  志愿的真正内涵

  1,志愿不仅是支援

  “我想当志愿者,我想帮助别人。”“我想给贫困的家庭捐款……”志愿组织经常会接到类似的咨询。有一部分人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扶贫济困方面,认为志愿服务仅仅就是出钱救助,其实不然。 志愿服务的内容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志愿者在无偿献血、助残助学、扶贫扶弱、文化宣传、应急救援、邻里守望、环境保护、关爱农民工子女等多个领域开展志愿服务,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让“有困难找志愿者”成为随时想起的口号。

  2,志愿不能变志“怨”

  志愿服务,对志愿者本身而言,要求是以自愿为原则,只有自身主动地想去奉献、去付出,才能真正践行志愿服务的真谛。并非出自真心的志愿服务行为,不仅违背志愿精神,也达不到帮助他人的目的。少数人参与志愿服务并不是出于真心,服务时摆摆样子,拍几张照片,甚至不尊重被帮扶者。这样不但达不到帮助别人的目的,更是有损志愿者的形象。

  3,志愿更需要“智”援

  在志愿服务中,单纯物质和金钱的帮助并非都能解决困难者的实际困难,也不是长久之计。社区里的空巢老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匮乏,但他们同样需要志愿者的关爱。要分析他们的需求根源,找到真正能帮他们走出困境的方法和模式,才能做到精准扶贫,帮人帮到底。 近年来,一些志愿组织开展实名志愿者一对一帮扶,向社会募集志愿者与贫困家庭开展长期结对,强调精神帮扶,关注弱势群体的精神需求,多陪伴、多开导,多指导,真正由“助”到“扶”。

  4,志愿贵在志“远”

  志愿者们常说这样一句话:“志愿永远在路上”。组织一次志愿活动、参与一次志愿服务并不难,关键是把志愿服务项目做成品牌、长期坚持,尽可能覆盖更多的人。做公益、做志愿永远没有终点。

  我们可以看到,在共同努力下,公益项目越来越丰富,受益群体越来越多,参加志愿服务、参与公益活动,已成为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乐于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有朋友经常说想加入“自愿者”,看完今天对“志愿”的解读,希望这些朋友可以明白,志愿者不仅要自愿,更要有志愿哦!  

  在我国志愿者协会给“志愿者”的定义是: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任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总而言之志愿服务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志愿服务已经成为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志愿服务的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地方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来源:山西晚报)

责任编辑:李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