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返回首页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河源网
[字体大小: ] [打印] [关闭窗口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主题活动
志愿服务的一些基本理论
时间:2022-12-17 11:02:00

  对于志愿服务,志友们可能还有些迷惑的地方。根据个人20多年的志愿服务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结果,抽取关于志愿服务的几个关键问题,用大家熟悉的事务,总结出一些关于志愿服务的“吃货”理论,供大家参考。

  1、请客理论:志愿服务是有成本的 

  从志愿服务的全过程看,“无偿”无法准确表述志愿服务的经济特性。虽然服务成果无偿交付给服务对象使用,但志愿服务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是有经济成本的,也就是“服务无偿,成本有偿”。就如同中国传统的请客吃饭方式(也就是不是“AA”制)一样,被请的人无需支付饭钱,但请客的人要为这顿饭付钱。同理,如果经费一直是由志愿服务组织者自己承担,那么他“请客”的能力和愿望,将会越来越弱。

  2、乘客理论:“志愿者”不是常态化身份 

  正如国际志愿人员组织(UNV)在2011世界志愿服务状况报告中提出的:没有一种人叫志愿者,而是有一种行为称为志愿服务。“志愿者”不是一种人,也就是说志愿者不是一种常态化身份。只有正在实施志愿服务行为的个人,才能称之为“志愿者”。就如同一个人在乘坐飞机、铁路、公共交通工具时,会被称为“乘客”或“旅客”一样,但下车或离开车站、机场后就不再是乘客了。

  但某些运输企业会推出常旅客计划,如国航“知音会员”、南航“明珠会员”等,可以累积里程获得更多收益。在志愿服务领域的“常旅客计划”就是“注册志愿者”制度。

  3、动员理论:志愿服务人人可为、人人能为 

  志愿服务的本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动人力资源的一种方式。志愿服务的内容具有多样性,不同项目或活动对参与者的能力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只要具有一定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志愿服务内容。因此,志愿服务“人人可为、人人能为”,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无关。但能否“人人愿为”,则要看能否满足人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多元化动机。

  4、糕点理论:参与志愿服务是权利,而不是义务 

  “自愿”是志愿服务的基础,是否参与志愿服务,是个人的权利,而不是必须的义务。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参与志愿服务如同吃糕点一样,是一种可以给人带来满足感,但又不是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只有不断加大志愿服务供给,创造出丰富多彩、多元化的志愿服务项目,才能将人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内在积极性调动起来,实现“人人愿为”,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来源:志愿先锋

 

 

  

责任编辑:李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