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返回首页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河源网
[字体大小: ] [打印] [关闭窗口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美丽河源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
时间:2018-12-06 09:08:00

  公园是一座城市的“魅力担当”,40年前,对于还处在图温饱阶段的河源人来说,公园是奢侈的去处。

资料画面。(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那时候的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天的河源会是“出了家门就进公园”的模样。

资料画面。(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改革开放40年来,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园从寥寥无几到遍地开花,从量变到质变,从功能单一到满足市民多种需求,一座座公园见证了河源的发展与变迁。

河源景色俯视图。(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老记忆:以前,河源城区的公园屈指可数。

一群市民在公园里唱歌。(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年近七旬的市民陈荣英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河源人,每天早上在公园唱歌,是她坚持了十几年的爱好,这不仅让她结识了许多“歌友”,也亲眼见证了河源公园的变迁以及市民对品质生活的追求。

  据陈荣英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河源城区的公园屈指可数,其中,鳄湖公园、烈士陵园最受市民青睐。

  市民 陈荣英:以前没什么地方可以去,就是在街心花园玩一下,环境也不是很好,龟峰塔下也没什么人去的,后来才兴起去那里玩,以前的新市区那边就都是山,没有地方娱乐。

  茶山公园建成开放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河源城市化步伐加快,新丰江南岸迎来了大开发大建设。

资料画面。(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茶山公园。(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为了完善城市配套设施,1996年,新市区的第一座大型综合性休闲公园——茶山公园建成开放。

该公园与电视发射塔融为一体,成为了当时的河源新地标,承载了一代代市民的美好回忆。

现在的文化广场。(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市民 巫肖娜:“十多年前我们带小孩都是以这个茶山公园为主,因为附近也没什么公园,现在变化就大了,设施跟绿化都很好。”

  从散点建设到全面打造

河源城市发展不断提高。(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2000年过后,河源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城市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公园的功能以及建设理念发生着变化,从散点建设发展到全面打造,公园为城市发展带来轴向拓展的生命力,关乎着城市生长形态。

城市发展。(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比如:

  2002年建成的河源文化广场和2016年建成的东江湾公园均引入了海绵城市技术,城市自然生态和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2012年建成的河源客家文化公园则融入了大量客家文化元素,成为弘扬客家文化和凝聚客属风情的重要窗口。(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此外,该公园与市儿童公园、全民健身广场连成一体,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游憩空间。

公园、健身、娱乐一体。(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市民 张超明:“相比我觉得在地级市一类来说,公园建设这个投入是比较大的,规划的比较周全,所以我就选择了河源这个地方长期居住下去,在这里买了房,安了家。”

  河源:走出家门就进公园

  市民:“确实是做到人心里面去了”

家门口前的公园。(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寥寥无几,到现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就有将近100座,同时一大批中小型公园、社区公园及街头绿地相继建成,市民实现了“出家门就进公园”的梦想;从单一园林,到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公园已经成为让河源这座城市灵动诗意的点睛之笔。

  游客 张志武:“确实是做到人心里去了,人民想什么就做到什么,这一点非常好,给人民业余的时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个地方感觉以后还得来。”

沿着东江上的公园带。(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目前,我市的新丰江公园带已基本建成,但河源在公园城市上的探索和实践不会止步,今后还将沿着东江建成30公里的公园带。

沿着东江上的公园带。(图片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从建设“城市公园”,到建设“公园城市”,河源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完善公园体系,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将从一幅幅生态与生活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中得到满足与提升。(河源广播电视台 林坤元 林毅)

责任编辑:李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