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7日,九连地区最早成立的县级人民政权——河源县人民政府在上莞宣告成立并发表宣言。现年90岁的陈速影老人,就是当年第一届县政府的工作人员。今天的《红色讲习所》系列报道,我们就将跟随陈老一起来回忆那段烽火岁月,听他讲述亲身经历的革命故事。
在上莞镇太阳村,有一座叫“昌隆”的普通客家围屋。现年已经90岁高龄的陈速影老人隔三差五就会来这里看看,因为这里就是当年九连地区最早成立的县级人民政权——河源县人民政府旧址。陈老告诉记者,县政府成立时,只有19岁的他从一名小学老师成为了县政府的一员,至今他还对当天的情景记忆犹新。
革命亲历者 陈速影:
当时是在上莞圩镇成立的,有3000多人,3000多人敲锣打鼓、放鞭炮,搭了一个大台,县人民政府成立以后,就分财政科、军事科、群运科、宣教科几个科,我当时就是调到了宣教科,就是宣传教育队。
陈老说,这座始建于清朝的围屋,是当时十来户农户主动让出的房子,供当时县政府的人员办公居住。由于财政困难,从县领导到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没有工资待遇,每天只有早晚两餐,连蔬菜都吃不上,更谈不上吃肉。穿的也都是带补丁的衣服和草鞋,但是大家毫无怨言。
革命亲历者 陈速影:
县人民政府任务就是准备接收新区,组织解放区的群众支援前线、参军参建、捐钱捐粮。
早在1947年春,中共九连地区工委就派遣“东纵”三支队,深入到河西地区,配合当地党组织先后组建了十几支武装队伍,废除了伪乡政权和保甲制度,成立了乡人民政府以及农会等群众组织,并率先进行了土地改革,使河西人民翻身得解放。为进一步巩固政权,中共九连地委决定成立河源县人民政府。
革命亲历者 陈速影:
当时为什么在上莞成立呢?上莞当时驻了1000多部队,司令部、九连地委、交通总站、税务总站、县人民政府、报社都在上莞成立,常驻县长就是支队政治部主任黄中强兼任,副县长吴震乾,当时他化名叫作李辉。
1949年初夏,九连地区大部分已经解放,新丰、连平、河源、龙川解放区已连成一片,纵横数百公里,人口超过百万,各县及基层政权普遍建立;当年6月11日,河源县人民政府由上莞迁至蓝口。现如今,河源县政府旧址已经进行了翻修,成为当地缅怀革命先烈,启迪教育后人的红色教育基地。
东源县上莞镇宣传委员 邱京锋:
我镇江加大革命旧址的管理工作,深入挖掘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党员干部、青少年开展一系列的红色教育活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如今,革命的身影已在岁月中远去,革命旧址也恢复了宁静。对于陈老来说,他最希望的是能够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让后人能在这里聆听红色故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让红色文化彰显时代魅力。(河源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李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