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返回首页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河源网
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字体大小: ] [打印] [关闭窗口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未成年人
和平县法院引导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系好人生第一颗“法治纽扣”
时间:2025-03-12 09:01:00

  2024年以来,和平县法院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履行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职责,做深做实审判延伸工作,以“润物无声”的司法保护温度,引导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系好人生第一颗“法治纽扣”。

  立足审判职能,筑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屏障。依托少年法庭建设,大力推行圆桌审判、心理辅导干预等机制,切实推进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一体化、规范化。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宽容但不纵容,最大限度挽救涉案未成年人。坚持全面保护原则,妥善审理涉未成年人继承纠纷、变更抚养关系纠纷、离婚纠纷等民事案件,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和家事审判工作融合发展,引导当事人保障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减少因家庭变动对未成年人的不利影响。2024年,和平县向一起涉未成年人子女抚养的离婚案件当事人,发出全县首份《关爱未成年人提示书》,敦促家长“依法带娃”。

  播撒法治种子,强化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和法治副校长制度,选派3名员额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并新增报4名院领导加入法治副校长队伍。常态化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宣传、犯罪预防、权益维护等工作,推动平安校园、法治校园建设。2024年,和平县开展法治第一课、法治游园会等普法活动6次,惠及中小学生7500余人,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普法宣传资料1万余份,携手学校共同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法治晴空”。将普法宣传“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组织开展法院开放日、旁听庭审、宪法诵读等活动,目前已有超500名学生走进法院“沉浸式”体验法院工作,“零距离”感受司法权威,体会司法温度,让法律信仰真正在心中扎根。

  延伸审判职能,织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网络。关心困境未成年人,选派5名优秀女干警担任“三个妈妈”,常态化开展关爱服务。秉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司法理念,扎实做好未成年人案件“后半篇文章”,做实做细回访帮教、心理疏导等工作,用司法温度帮助迷途青少年顺利回归社会。充分发挥司法建议“抓前端、治未病”功能,强化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前端治理和综合治理,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中的“薄弱点”,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司法建议书。坚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审理与治理并重,向县教育局发出针对性司法建议,并在期限内得到复函,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

  凝聚保护合力,构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体系。汇聚多方力量,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妇联和社区代表走进法院,与法官面对面共商未成年人保护、法治校园建设等工作,探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新思路、新方法。联动社区居委会、乡镇未成年人保护站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通过派发宣传单、答疑解惑、讲解典型案例等形式,与工作人员交流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经验。2024年,和平县法院联合社区、乡镇举办未成年人宣传普法活动10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为社区社工、未成年人保护站人员提供法律咨询20余次。(来源:河源日报 记者:叶春雨) 








责任编辑:李 玲